这个世界,只需要你的一个念头就够了!
- ichicreate
- 2024年10月12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2024年11月11日

子曰:“仁远乎哉?我欲仁,斯仁至矣。”(《论语·述而第七》30)
孔子认为,仁是我们可以控制的。做到仁很简单,我要仁,仁就来了。这句话的关键就在于“欲”。
人生有什么我们可以完全控制,不需要以来依赖任何外在条件的吗?换句话说,有什么是自我的绝对责任完全规避不了,找不出任何推诿的借口的吗?
有。那就是“欲”。
自己发心动念要做对的事情,要遵照原则活着的这种意志。这个“欲”谁也没有办法夺走。
与此相关,孟子的说法是“三军可以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”。一个人的内在意志比受三军保护的指挥官更稳固,如果想做一个有原则的人,谁也阻止不了你。
如果你立意要以仁的原则来待人接物,而仁能带来什么样的结果,也许不在你的控制范围之内,但请一定记得,“我欲仁”这件事情完全不干别人的事,这份仁心是绝对属于你自己,也只属于你自己的。
起心动念,惊动十方神煞(《华严经》)
在动念上,佛教说的更为彻底。所谓十方,是指东南西北四方,加之东南,西南,东北,西北四隅,再加上下两方。即所有的空间方向。
一个念头,世界因你而变。这同样也是吸引力法则的精髓。
其实十方的说法还是保守了,现代的量子纠缠理论认为,当下的一个感受,说明曾经有无数次一样的纠缠,念头改变本体,精神改变世界,形而上改变形而下,或用十方三世(“十方空无异,众生起分别”《华严经》。三世为过去,现在,未来)更为贴切。因为每一个念头都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,甚至包括过去的过去,未来的未来。
而且,佛教讲,我们每个人,本来就是“本自俱足”(《六祖坛经·行由》第八节:“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,何期自性,本不生灭,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,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,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。”)。我们本身什么都不缺,向内求即可,不为外界所左右,所谓“灵山只在汝心头”。
儒教也说只需“反求诸己”(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行有不得者,皆反求诸己,其身正而天下归之。”)。
内在是意识、思想、精神的高维世界,而外在是人、物、名利的低维世界。高维决定低维,而低维也会扰动高维。
多数人只看到有形的外在,而忽略了无形的内在,便会认为,是由外在决定内在,于是把自己的安全感,幸福感交给了外在,不停地拼命地追逐身外的人和事物,内在被外在塑造,而外在的无常又加剧了内在的恐惧感和匮乏感,终究只会更加痛苦焦虑,而恐惧感和匮乏感会反过来深深抑制你的内在能量,造成了不被觉察的束缚和局限,最终在低维的人事里打转。
如何才能正确了认识外在事物的本质,意识到内在的恐惧匮乏漏洞,首先必须要提升内在的能量,让宇宙匹配相适应的外在物质纠缠,不用担心你外在的人和事物,只需要操心你的内在宇宙,因为宇宙从来都是精准匹配的。
如何提升内在的能量? 首先要保持清净,只有保持清净才能清晰地认识自我,只有认识了自我,才能完善自我。
只要你能改变自己心念,看似遥远的世界也会随之改变。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