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学习《诗经》有什么用?



ree

位居五经之首的《诗经》,其重要性毋庸置疑,是每一位中国人的必读经典。但是我们读《诗经》有什么用呢?


对此,孔子早有言及。

子曰:“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‘思无邪’。” 《论语·为政第二》

孔子认为:《诗经》的特征,就是真诚的情感流露。(思,语首助词。邪通斜,无邪,无斜,直。)

子曰:“小子何莫学夫诗?诗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怨。迩之事父,远之事君;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。”《论语·阳货第十七》

孔子认为,《诗经》的作用,首先在于“兴、观、群、怨”,其次可以事父事君,最后是认识一些鸟兽草木的名称。


“兴”,指可以从诗中引发联想,受到感动启示,唤醒真诚心意。“观”,指可以观察到社会的风尚得失,“群”,指可以以诗为交流手段,感通群体情感。“怨”,指可以抒发(疏解)委屈怨恨。


“怨”,在论语中出现20次,是描写情感里面最多的一个字,是人最普遍的情感之一,当你抱怨怀才不遇,当你抱怨社会不公时,读《诗经》吧。因为读了《诗经》才发现,世上比你委屈的人更多。

“瞻彼中林,侯薪侯蒸。民今方殆,视天梦梦。既克有定,靡人弗胜,有皇上帝,伊谁云憎?“《诗经·小雅·正月》(远望树林成片,粗细只当柴烧。百姓正处危难,上天昏睡梦中。如若天命已定,无人抗争奏效。上天皇皇英明,恨谁还请相告?)

所以,孔子才会对学生们的建议说,你们去读诗经吧,因为,学习《诗经》,会让人的情绪、情感、情操得到适当的调整。


孔子的“兴观群怨”说,对后世影响极大。王夫之曾说:“兴、观、群、怨,诗尽于是矣。”认为孔子把诗的所有内容都说全了。


甚至,后人还将“兴观群怨”说用于概括作诗的方法。如,

古之以诗名者,未有能离此四者,然其情各有至处。其意句就境中宣出者,可以兴也;言在耳目,情寄八荒者,可以观也;善于风人答赠者,可以群也;凄戾为《骚》之苗裔者,可以怨也。”(黄宗羲《汪扶晨诗序》)

王夫之还分析了四者之联系:

于所兴而可观,其兴也深;于所观而可兴,其观也审;以其群者而怨,怨愈不忘;以其怨者而群,群乃益挚。”(《薑斋诗话》卷一)

    因此,自古《诗经》便被认为具有特殊的教育功效。

温柔敦厚,《诗》教也。《礼记·经解》

一个温柔敦厚的社会,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吗?






(参考:中国孔子基金会:《中国儒学百科全书》,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,1996,359)

 
 
 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