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的意义
- ichicreate
- 2024年9月11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2024年12月17日
关于教育的意义,论语中讲得很好。
子曰:“不憤不启,不悱不發。舉一隅,不以三隅反,則不复也。”(述而第七 8)
孔子说,不到他努力想懂却懂不了(愤:指因为太难而快要生气了。心想好难懂啊! ),我不去开导(启:开导。)。不到他努力想说而说不出(悱:急得涨红了脸,急得不得了。),我不去引发,告诉他一个角落是如此,他不能随之联想到另外三个角落也是如此,我就不再重复(多说)了。
自古“教”和“学”字义相同,"学”则是“觉“的意思(《白虎通·辟雍》中有“学之为言,觉也。以觉悟所未知也。”)。 教育的意义,是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,获得一种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。不是比谁学得多,记得多,而是比谁悟得多。即使做不到“闻一以知十”,也可以做到“闻一以知二”。
孔子认为,如果学生没有内驱力,没有向上,向善的心,无法举一反三,就没有必要重复(教授)下去。傅佩荣也认为“教育不能讲灌输,一定要讲启发,而启发则需要学生的配合。”
君子之所以教者五:有如时雨化之者,有成德者,有达才者,有答问者,有私淑艾者。 《孟子·尽心上》
(时雨:及时雨。成德:帮助学生完成德行。这叫做“人格教育”。达才:能够让学生的人才的条件表现出来。私淑艾:老师把书写下来,放在图书馆放在书店,隔了很久之后,或者在远地的人,从书本上自己去学 。譬如孟子学习孔子就两个字,“私淑”。即设法从各方面搜集资料自己来学习的。)
然而,孔子也有不教的。孟子里面说,孔子不教“乡愿”。
过我门而不入我室 、我不憾焉者、其惟乡愿乎!《论语·阳货第十七》
乡愿,是指不分是非黑白,只图息事宁人,没有正义感的和事佬、好好先生。在论语中尤其指不真诚的人。
同样,孟子也有不教的。孟子不教“自暴自弃”者。
无论对乡愿,还是自暴自弃者,不是老师不教,而是因为没有效果。首先还是要学习者自己愿意去学。只要你愿意学,你总有学会的机会。
教育的意义在也只在于喚醒。
Comments